最新消息 學門簡介 相關網站 所內專區 聯絡信箱 回首頁 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室、工作室及實驗室

台灣與東南亞考古學研究室
召集人:趙金勇
網站聯結:臺灣與東南亞考古學研究室

本研究室的研究範圍以臺灣為核心,並擴及於其鄰近地域。初步擬定的主題包括:區域性史前文化時空架構的充實與建立,史前居民生活方式的重建,從史前考古到口傳歷史的研究,臺灣歷史考古學以及現代社會議題,如原住民史的研究和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這些主題圍繞著臺灣地區人類活動史的建構,以考古學的研究結合其他學科,延伸臺灣人類活動史的視野。

依照上述的目標,本研究室將建立遺址文物與文獻資料庫,以供同仁使用,並以網路連結國內外相關學術機構,尋求資源共享與運用。

本院推動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本所考古組適時發展東南亞考古,以拓展臺灣考古學的研究範疇,釐清研究問題。目前已蒐集了大量基本資料,建立相關論著目錄,希望能在「臺灣與東南亞關係」這一具體研究課題上,從不同研究取向、不同地區,分別進行專題研討,最後達到課題整合的目的。


安陽工作室
本所石璋如院士於2004年過世後,安陽殷墟第一代考古學者凋零已盡。為繼續進行中原考古報告的整理出版工作,本所於同年6月成立安陽工作室。本所早年曾設置西北岡工作室與小屯工作室,分別由高去尋及石璋如主持大墓及宮殿區的報告整理出版工作。高先生逝世後,石先生總攬西北岡與小屯的工作,但原始記錄等資料仍依二工作室區分。本室的成立則正式合併了二工作室,統一規劃報告整理工作。目前的整理出版工作包括發掘報告、早期學者手稿、以及學史、所史相關文獻圖像資料等。


科技考古實驗室
本實驗室使用地質學以及孢粉學方法分析考古遺址出土的遺物與採集的土壤標本 。分析遺物與土壤標本的物理性質、組織、結構與成分,以探索諸如史前人類對環境資源的擷取、古代工藝技術、人群互動與文化交流、以及古人生活環境的重建等相關議題。本實驗室的設備包括 X 光粉末繞射分析儀、偏光顯微鏡,實體顯微鏡、切片-磨片機、硬度試驗機等儀器。中央研究院院區內不同研究機構亦提供進行地質考古學分析的若干設備。


生態考古實驗室
分析有機質遺留是考古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目前為止,動物考古學實驗室的主要任務包括動物遺存的鑑定以及古代環境的闡釋分析。實驗室內收集來自哺乳類、鳥類、爬蟲類、魚類的骨骼以及貝類標本,以便進行比對鑑定研究。除此之外,本實驗室也配備一套顯微鏡及影像分析系統,以進行動物的生長線分析。


文物維護實驗室
陶器修復室
攝影工作室
繪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