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倫性侵史前史:創傷、症狀、欲望 

彭仁郁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一)上課大綱
  亂倫性侵暴力在當代社會經常以特定角度的心理、社工、司法論述在公共場域現身。但這些公共論述是否足以承接這特殊人為暴力的主體經驗?或者更多時候這些服膺主流社會想像的救助論述,其實與創傷主體錯肩而過,甚至反過來成為令創傷經驗的複雜性更加難以言說的樣板論述?在樣板敘事之下,什麼是尚未被聆聽、因而未能成史的亂倫性侵「真實」?

(二)思考問題

  1. 亂倫性侵暴力究竟屬於個人史、家庭史或社會史?
  2. 誰有資格進入亂倫創傷敘事主體的位置?
  3. 什麼樣的情感、情緒、情慾,有「資格」成為人類歷史的一部分?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彭仁郁,2014,〈失序的「家」:法國亂倫性侵倖存者的家庭經驗〉,黃應貴編,《什麼是家?》,頁127-167,台北:群學。
  2. 彭仁郁,2016,〈誰怕性侵受害者?一段理論與創傷真實錯身的故事〉,《芭樂人類學》部落格(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30)。

(四)參考書目

  1. 彭仁郁,2014,〈臨床田野:遇見異己者、把「人」找回來〉,劉斐玟、朱瑞玲編,《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頁69-110,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 彭仁郁,2012,〈進入公共空間的私密創傷:台灣「慰安婦」的見證敘事作為療癒場景〉,《文化研究Router》,第14期,頁139-196。
PreviousNext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