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計畫分為三個階段執行,前四個月由計畫主持人及共同主持人針對論文寫作能力及研究方法,規劃專題報告,首先針對論文構成要素加以分析介紹,並以主持人個人研究的題目為例,說明研究角度和方法等。本階段主持人會提供相關資料及文獻材料,請與會者務必在會議之前詳讀,以便會議中進行討論。接著主持人會規劃二至三個重要議題,首先由議題中選擇重要的一手資料,引導大家閱讀,計畫參與人(受補助者)須撰寫提要,內容隨該資料的性質而定。其次,針對議題列出我們認為重要的二手資料(包含工具書),請大家閱讀,並寫提要,包括:作者的主要論點、作者如何達到這論點(含所用史料和論証方法等)及讀後的意見。
第二階段:請計畫參與人報告研究回顧與綱要構想,閱讀一手二手資料,並針對論文的研究現況作一回顧,提出研究方向和方法,由與會人員討論其論文之可行性與周延性等。計畫參與人的報告經計畫主持人認可後,方可著手草擬大綱。
第三階段:大綱經精進班討論修改後,計畫參與人便可進行論文試作。首先針對本身有興趣的部份先撰寫3-5000字的論文內容,並在精進班中報告其論文寫作之構想、材料的狀況、遭遇的問題及寫作狀況,每位同學將至少由兩位主持人擔任指導人員,負責細讀其作品,針對論文結構、材料使用、敘述方式等方面加以評析,並經精進班的討論、提供修改意見。
第四階段:試作完成並在精進班報告後,著手撰寫論文初稿。在本階段,由於已有前二階段的討論及批評,每篇文章討論的時間大幅縮短,故此一階段將要求計畫參與人密集的討論,每二個月應將其文章進度交付討論,並報告最新的發現及修正的重點。
本計畫得補助十五位博士生以上、助理教授以下之年輕學者作為計畫參與人,此十五名計畫參與人亦為本計畫之成員,每人每年補助一萬元之研究費用(影印及耗材),並要求每位計畫參與人的參與度及發言狀況。為減少南北差異,鼓勵中南部年輕學者參與或參加,新竹以南地區之年輕學者並補助交通費。本計畫主持人及共同主持人會定期依實際情況商定可獲得補助研究費用之年輕學者名單,並得不定期更新。本計畫亦將開放有興趣參與之副教授及碩士生參與,但因經費有限,僅提供交通費及餐點,不另補助研究費用。
在計畫參與人中,博士侯選人不硬性要求參與規劃主題之論文寫作,但應出席及參與相關課程及討論,並針對自己的論文題目進行規劃及寫作;博士班畢業之年輕學者應至少有一篇與規劃主題相關之論文,並配合計畫之規劃依次進行論文寫作及討論。
本計畫預計在第二年及第三年各舉行一次成果發表會,提供表現優秀的成員一個發表文章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訓練年輕學者參與會議時發言及報告的技巧。本計畫同時希望在三年內每位計畫參與人原則上有兩篇論文,刊登於具審查制度之刊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