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刊第七十一本至八十本目錄索引
集刊第七十一本 (2000)
〈第一分〉
漢代畫象中的「射爵射侯圖」 | 邢義田 |
頭髮、疾病與醫療──以中國漢唐之間的醫學文獻為主的初步 探討 | 林富士 |
試論臺灣各時代的哺乳動物群及其相關問題──臺灣地區動物考古學研究的基礎資料之一(上篇)── | 陳光祖 |
漢語的情態副詞:語意內涵與句法功能 | 湯廷池 |
〈第二分〉
中國古代的生食肉類餚饌──膾生 | 蕭 璠 |
試論臺灣各時代的哺乳動物群及其相關問題──臺灣地區動物考古學研究的基礎資料之一(下篇)── | 陳光祖 |
從詞彙運用角度探討毛公鼎銘文的真偽問題 | 朱國藩 |
〈第三分〉
「聖賢」與「聖徒」:儒教從祀制與基督教封聖制的比較 | 黃進興 |
明末遼東邊務喇嘛 | 李勤璞 |
先秦主謂間的助詞「之」的分布與演變 | 魏培泉 |
理雅各英譯《書經》及《竹書紀年》析論 | 劉家和、邵東方 |
〈第四分〉
從瓦撒利 (Vasari) 論「淺平浮雕」(rilievo schiacciato) 談東拿帖羅 (Donatello) 浮雕創作的特色 | 花亦芬 |
說中古漢語的使成結構 | 魏培泉 |
從古文字材料談古代的盥洗用具及其相關問題──自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的青銅水器自名說起 | 陳昭容 |
郭店簡文字例解三則 | 劉信芳 |
余英時先生主要著作目錄 | |
許倬雲先生主要著作目錄 |
集刊第七十二本 (2001)
〈第一分〉
從民族史的角度看太武滅佛 | 劉淑芬 |
十八世紀滇銅市場中的官商關係與利益觀念 | 邱澎生 |
「弗」、「勿」拼合說新証 | 魏培泉 |
《秦惠文王禱祠華山玉版》新探 | 周鳳五 |
〈第二分〉
略論早期道教與房中術的關係 | 林富士 |
明代江西衛所屯田與漕運的關係 | 于志嘉 |
從甲骨文看商代的疾病與醫療 | 李宗焜 |
論殷周金文中以「辟」為丈夫歿稱的用法 | 黃銘崇 |
郭店楚簡〈六德〉箋釋 | 顏世鉉 |
〈第三分〉
秦簡《日書》中的出行禮俗與信仰 | 劉增貴 |
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欲與身體──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 | 李孝悌 |
清季中央與各省財政關係的反思 | 何漢威 |
論龜山遺址出土穿孔人齒的意義 | 李匡悌 |
黃岡方言文白異序現象初探 | 汪化雲 |
〈第四分〉
漢初百年朔閏析究──兼訂《史記》和《漢書》紀日干支訛誤 | 黃一農 |
兩淮山水寨:南宋中央對地方武力的利用與控制 | 黃寬重 |
明清時代江西衛所軍戶的管理與軍役糾紛 | 于志嘉 |
澎湖七美島史前石器製造場的發現和初步研究 | 臧振華、洪曉純 |
九店楚簡〈告武夷〉重探 | 周鳳五 |
集刊第七十三本 (2002)
〈第一分〉
欒書缶的年代、國別與器主 | 林清源 |
中國早期道士的醫療活動及其醫術考釋:以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傳記」資料為主的初步探討 | 林富士 |
一條律文各自解讀:宋代「爭鶉案」的爭議 | 柳立言 |
史學與文化思想:司馬光對諸葛亮故事的重建【附張元跋】 |
Hoyt Cleveland Tillman (田浩) |
〈第二分〉
傳鈔《老子》古文輯說 | 徐在國、黃德寬 |
臺灣新石器時代豬的畜養和狩獵──利用牙齒標準區分家豬和野豬的研究 | 邱敏勇 |
廣東進士賭商劉學詢 (1855-1935) | 何漢威 |
陸希聲『道德真經傳』の思想と論理 |
中嶋隆藏 |
〈第三分〉
李建民 |
|
范毅軍 |
|
朱鴻林 |
|
王明珂 |
〈第四分〉
顏娟英 |
|
沈松僑 |
|
陳鴻森 |
|
鄭再發 |
|
睡虎地秦簡標題格式析論 |
林清源 |
李陽冰篆學探原 |
李宗焜 |
集刊第七十四本 (2003)
〈第一分〉
先秦古籍文句釋疑 | 龍宇純 |
郭店楚墓竹簡從「匕」諸字及相關詞語考釋 | 袁國華 |
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唐宋官修注疏之一側面 | 陳鴻森 |
元季色目士人的社會網絡:以偰百遼遜青年時代為中心 | 蕭啟慶 |
明清時代軍戶的家族關係──衛所軍戶與原籍軍戶之間 | 于志嘉 |
人口增長、森林砍伐與明代北京生活燃料的轉變 | 邱仲麟 |
〈第二分〉
殷虛地上建築復原第九例兼論乙五基址的現象與天象 | 石璋如 |
釋吝--兼論楚簡的用字特徵 | 林素清 |
望山楚墓卜筮祭禱簡文字考釋四則 | 袁國華 |
元朝怯薛輪值史料攷釋 | 洪金富 |
〈第三分〉
福建庄邊山上層類型彩陶的源流及其與浙南地區的關係 | 郭素秋 |
十九世紀後期英國醫學界對中國痲瘋病情的調查研究 | 李尚仁 |
從若干事證檢驗溫庭筠的生年之說 | 張以仁 |
唐代校書郎考釋 | 賴瑞和 |
〈第四分〉
殷虛地上建築復原第十例兼述乙六基址及YH005大穴與銀河 | 石璋如 |
郭店竹書校勘與考釋問題舉隅 | 顏世鉉 |
墓幢--經幢研究之三 | 劉淑芬 |
王叔岷先生主要著作目錄 |
集刊第七十五本 (2004)
〈第一分〉
殷周金文中的親屬稱謂「姑」及其相關問題 | 黃銘崇 |
「笑疾考」--兼論中國中古醫者對喜樂的態度 | 李貞德 |
明代中葉太湖以東地區的市鎮發展與地區開發 | 范毅軍 |
〈第二分〉
允文允武──漢代官吏的一種典型 | 邢義田 |
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 | 陳熙遠 |
明代北京的瘟疫與帝國醫療體系的應變 | 邱仲麟 |
金石盟──〈御製天主堂碑記〉與清初的天主教 | 祝平一 |
〈第三分〉
從溫詞〈歸國遙〉「小鳳戰篦金颭艷」句五家注的討論談到注解的態度與方法問題 | 張以仁 |
廣州元妙觀考釋 | 黎志添 |
蒙古《大明永樂帝建造北京城》故事探源 | 陳學霖 |
歐洲沉船與明末傳華的西洋大砲 | 黃一農 |
〈第四分〉
從青銅器銘文看兩周漢淮地區諸國婚姻關係 | 陳昭容 |
釋《春秋》左氏經傳所記魯國禘禮,並釋《公羊傳》「五年而再殷祭」 | 黃彰健 |
從《![]() |
于志嘉 |
惠洪覺範在明代──宋代禪學在晚明的書寫、衍異與反響 | 廖肇亨 |
集刊第七十六本 (2005)
〈第一分〉
敬老適所以賤老──明代鄉飲酒禮的變遷及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 | 邱仲麟 |
士大夫的逸樂──王士禎在揚州 (1660-1665) | 李孝悌 |
從「治足以為經」到「統紀之學」──論葉適對儒家經典的看法 | 祝平次 |
流賊、清人殘毀明陵傳聞考辨 | 何冠彪 |
〈第二分〉
宗教信仰與夢文化──明清之際天主教與佛教的比較探索 | 夏伯嘉 |
督脈與中國早期養生實踐──奇經八脈的新研究之二 | 李建民 |
殷墟甲骨文「有聲字」的構造 | 黃天樹 |
改土歸流與地方社會權力結構的演變──以貴州西北部地區為例 | 溫春來 黃國信 |
〈第三分〉
說殷卜辭的「![]() |
蔡哲茂 |
阮元刊刻《古韻廿一部》相關故實辨正──兼論《經義述聞》作者疑案 | 陳鴻森 |
健康的道德經濟──德貞論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衛生 | 李尚仁 |
醫者或病人──童乩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與形象 | 林富士 |
〈第四分〉
「驚人考古發現」的歷史知識考古--兼論歷史敘事中的結構與符號 | 王明珂 |
新舊交替──論楚國文字構形的時代特徵 | 林清源 |
甲骨文、金文所見以十日命名者的繼統「區別字」 | 黃銘崇 |
集刊第七十七本 (2006)
〈第一分〉
論殷卜辭中的「![]() ![]() ![]() |
蔡哲茂 |
漢代今、古學的禮制之分──以廖平《今古學考》為討論中心 | 郜積意 |
天師道授籙科儀──敦煌寫本 S203 考論 | 呂鵬志 |
〈第二分〉
古韻脂真為微文變音說 | 龍宇純 |
兩周婚姻關係中的「媵」與「媵器」──青銅器銘文中的性別、身分與角色研究之二 | 陳昭容 |
數字卦與陰陽爻 | 李宗焜 |
論甲骨文「不」「弗」的使用與動詞配價的關係 | 張玉金 |
〈第三分〉
戒律與養生之間──唐宋寺院中的丸藥、乳藥和藥酒 | 劉淑芬 |
宋、明之際的醫史與「儒醫」 | 祝平一 |
明清的人痘法──地域流佈、知識傳播與疫苗生產 | 邱仲麟 |
印度七日住胎論及其在漢醫的一個表現(上篇) | 李勤璞 |
〈第四分〉
天學與歷史意識的變遷──王宏翰的《古今醫史》 | 祝平一 |
法國人類學的博物館時代──兼論人類學物件之特性及實證人類學之建立 | 戴麗娟 |
再論《彰所知論》與《蒙古源流》 | 沈衛榮 |
印度七日住胎論及其在漢醫的一個表現(下篇) | 李勤璞 |
集刊第七十八本 (2007)
〈第一分〉
從《莊子•天下》篇首解析先秦思想中的基本關懷 | 何炳棣 |
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的覲禮之爭 | 黃一農 |
人間之魅──漢唐之間「精魅」故事析論 | 林富士 |
塞種源流及李唐氏族問題與老子之瓜葛── 漢文佛教文獻所見中、北亞胡族族姓疑案 |
卓鴻澤 |
〈第二分〉
看見寄生蟲──萬巴德絲蟲研究中的科學實作 | 李尚仁 |
福建閩江下游幾何印紋陶文化遺存研究述評 | 郭素秋 |
明清中國萬里尋親的文化實踐 | 呂妙芬 |
說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 | 陳劍 |
〈第三分〉
經傳眾說──馬若瑟的中國經學史 | 祝平一 |
花園子與花樹店──明清江南的花卉種植與園藝市場 | 邱仲麟 |
哀牢山腹地的族群政治──清中前期「改土歸流」與「![]() |
馬健雄 |
閩東周寧話的變韻及其性質 | 戴黎剛 |
〈第四分〉
《禪苑清規》中所見的茶禮與湯禮 | 劉淑芬 |
睡虎地秦簡《日書》〈土忌〉篇數術考釋 | 劉增貴 |
商人日干為生稱以及同干不婚的意義 | 黃銘崇 |
十九世紀初牛痘的在地化── 以《 ![]() |
張嘉鳳 |
集刊第七十九本 (2008)
〈第一分〉
〈第二分〉
〈第三分〉
明末薩爾滸之役的潰敗與西洋大砲的引進 | 黃一農 |
競渡中的社會與國家──明清節慶文化中的地域認同、民間動員與官方調控 | 陳熙遠 |
「陰出陽收」新考──附論《度曲須知》中所見的吳語聲調 | 何大安 |
漢語方言「箇類詞」研究 | 汪化雲 |
〈第四分〉
紅塵浪裡難修行──宋僧犯罪原因初探 | 柳立言 |
十八世紀清政府修訂〈教唆詞訟〉律例下的查拿訟師事件 | 邱澎生 |
明北京行都督府考 | 于志嘉 |
一九三六年史語所大司空村第二次發掘的殷代遺存與東周時期墓葬 | 李永迪 |
集刊第八十本 (2009)
〈第一分〉
「南方文明」的南方──越南東山文化人形柄銅短劍初探 | 陳光祖 |
吐蕃中央職官考疑──《新唐書•吐蕃傳》誤載論析 | 林冠群 |
犬牙相制──以明清時代的潼關衛為例 | 于志嘉 |
從馬吊到馬將──小玩意與大傳統交織的一段歷史因緣 | 陳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