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的帝國與邊疆關係:從1874年牡丹社事件談起
張隆志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一)上課大綱:

  1. 前言:從「帝國與邊疆」關係看台灣歷史
  2. 領土論爭、族群關係與歷史記憶:重訪1874年牡丹社事件
  3. 「帝國夾縫」與「交會點」:關於帝國與邊疆研究的兩種視野
  4. 結語:從「台灣島史觀」看台灣史上的帝國與邊疆關係

(二)思考問題:

  1. 何謂「開山撫番」?
  2. 誰的「開山撫番」?
  3. 如何「開山撫番」?
  4. 「開山撫番」之後?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沈葆楨,〈請移駐巡撫摺〉,《福建臺灣奏摺》(臺灣文獻叢刊第29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頁1-5。
  2. 張隆志,〈殖民接觸與文化轉譯:一八七四年臺灣「番地」主權論爭的再思考〉,收入甘懷真編,《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頁255-284。

(四)參考書目:

  1. 吳叡人,〈臺灣後殖民論綱:一個黨派性的觀點〉,《思想》3(2006),頁93-103。
  2. 費德廉、羅效德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台北:如果出版社,2006)。
  3. 高加馨,〈牡丹社群的歷史與文化軌跡:從排灣人的視點〉,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4. Robert Eskildsen ed., Foreign Adventurers and the Aborigines of Southern Taiwan, 1867-1874 (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5).
  5. 黃得峰、王學新譯,《處蕃提要》(牡丹社事件史料專題翻譯(二),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