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的歷史圖景──河、海與人群的交會
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上課大綱:

        滬尾淡水是淡水河的河口聚落
  港口:航海與漂流之所聚
  如此構成了帝國、邊疆、異域的風景
  平埔族、荷蘭人、西班牙的遺跡
  大清與日本統治時期史蹟無所不在
  殼牌倉庫
  鄞山寺、福佑宮、龍山寺、清水祖師廟
  紅毛城:西班牙、荷蘭、英國
  總稅務司官邸、各國商人
  馬偕紀念館、長老會教堂:教會及學校
  滬尾礮臺:劉銘傳、孫開華、中法戰爭
  神社、忠烈祠、淡水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

(二)思考問題:

  1. 雞籠(基隆)與淡水(滬尾)在東亞航道上的地位如何?在太平洋上的地位如何?在漂流史上的地位如何?
  2. 為何淡水可以具體呈現一些「帝國、邊疆、異域」的元素?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陳國棟,〈地方與國家、歷史記憶與在地生活──淺談淡水學研究的可能面向(演講)〉,《淡江史學》18期(2007.9),頁133-141。
  2. 陳國棟,〈臺北與海洋──現實生活與集體記憶〉,收入廖咸浩主編,《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航向世界的臺北:探尋華人的海洋文化》(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頁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