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洋史到世界史的可能與不可能
陳正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講主旨在於思考,我們應當如何思考在台灣歷史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概念—西洋史與世界史。長久以來,台灣的大學歷史教育基本上是以中國史與西洋史(或稱外國史)兩大領域所組成;換言之,這兩個概念被認為完足地解釋了歷史學的研究與講授內容。隨著知識、社會與政治環境的改變,這兩大領域漸漸不能解釋複雜的知識需求與史學研究現況。許多區域史概念如東南亞、北亞、東北亞歷史等研究增加了中國史研究的可能,也改變了一些傳統研究的視野。此外近來則有世界史之說。其實,早在西洋史成為台灣歷史教育的重要概念時,世界史就已經是教學現場裡熟悉的名詞。但是為何長久以來世界史概念未能取代西洋史概念?台灣的歷史學現況如何與世界史這個概念共處?我們是否需要世界史?

      本講將以蘇格蘭啟蒙運動時期(1740-1790)的事例來反思上述問題。十八世紀初,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1707),自此半主動半被迫地參予了大英帝國的國際事務。此後的諸般利弊得失對其社會之變動不可謂不大。在當時最重要的蘇格蘭歷史學家,威廉羅伯森(William Robertson,1721-94;與吉朋、休姆並稱史學三雄)對於蘇格蘭的歷史、歷史研究有著深刻的觀察。他一方面鼓勵蘇格蘭智識社群重新認識、書寫蘇格蘭歷史,另一方面鼓勵跨出狹隘的蘇格蘭歷史,積極參予、建構歐洲史。這一段歷史的歷史是否給我們一些啟示?

指定閱讀:

  1. Colin Kidd, “The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Robertson's History of Scotland,” in Stewrat Brown, William Robertson and expansion of empi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122-144.
  2. Geoffrey Carnall, Robertson and contemporary images of India, William Robertson and expansion of empire, pp. 210-230.

參考閱讀:

  1. Stewart Brown, “William Robertson, Early Orientalism and the Historical Disquisition on India,” The Scottish Historical Review 88.2 (2009.9): 289-312.
PreviousNext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