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活動記錄
網站連結
連絡我們
回首頁

學員心得分享

    從觀看與歷史這一角度可將這次研習營課程分成四大類:簡偉斯導演自成一類,最後再論;其餘陳熙遠、林富士、李尚仁老師為一類;李建民、張哲嘉、洪敏秀老師為一類;劉增貴、馬孟晶、花亦芬老師亦為一類。

    我以為陳熙遠、林富士、李尚仁老師的觀看角度是一般人的觀看角度,可謂「一般之眼」。林富士老師〈童乩的面貌(影像篇)〉使用了大量的新史料(照片)來觀看童乩,打破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或可稱為未開之眼),但觀看照片的方法並不特殊。陳熙遠老師〈節慶裡的裝扮與遊觀〉重點在討論節慶時參與者的觀看心理、方式與空間(不管是看人還是被看),近於戴麗娟老師對觀看的理解;主要是從文字史料中去探究一般人的「觀看」,文末雖附了一些圖像材料,但顯為點綴。李尚仁老師〈見鬼:吸血鬼的形象與十九世紀醫學、生物學與犯罪學理論〉更是如此,甚至隱隱把「觀看」一詞的意義擴大為「看待」、「理解」,有圖與否已不再重要。

    李建民、張哲嘉、洪敏秀老師為專家的觀看角度,是為「專家之眼」。李建民老師〈臟腑、臟腑圖與「文化形式」──新出土《臟腑指掌圖書》研究〉企圖探索傳統中醫如何觀看、描繪人的身體,並與西醫的觀看方式作比較。張哲嘉老師〈近世地圖的權力空間〉則企圖探索傳統中國輿圖學的觀看視角,同樣與日本、西方的地圖作比較。這兩篇文章的中西比較意味都很強,也都企圖跳脫西方的框架,真正去理解傳統中國人在想什麼、在看什麼。我和林聖智老師討論時,老師指出傳統中國有所謂「圖樣」之學,它不是藝術史的範疇,故尚未有人研究;但當藝術史領域逐漸擴展、歷史學者逐漸重視視覺史料之時,對「圖樣」之學的研究便刻不容緩。顯然重新認識傳統中國人的觀看角度這塊領域還有很大的地方值得開拓。洪敏秀老師與林富士老師同樣從照片談起,但因背景不同,洪老師將照片視為文本,注意這一文本如何產生、如何為我們閱讀,這也是一種專家式的觀看角度。

    劉增貴、馬孟晶、花亦芬老師則為藝術史的觀看角度,是為「藝術之眼」。本來我受劉老師的背景影響,將〈層疊時空:漢代墓、祠畫像的世界〉算入前一類;但林聖智老師認為此文的研究方法明顯受到巫鴻的影響,應為藝術史的角度。一位純粹受歷史學訓練的歷史學者能將藝術史學用到這樣的地步,怎不令人雀躍!馬孟晶老師〈明代視覺文化與觀看之趣:以版畫為中心〉與花亦芬老師〈視覺圖像與女性宗教靈修──宗教改革前夕德意志女修道院的視覺文化〉的藝術史角度則不必贅言。其實「藝術之眼」也算「專家之眼」的一種,只是其研究成果與方法論已蔚為大國,故可獨立。往後我們若要研究「圖樣之學」,藝術史學,尤其是中國藝術史的觀看視野當可為我們提供最豐富的資源。

    最後是簡導演的〈殖民地毛斷e跳舞時代〉。這是最符合三篇共同閱讀文章的課程,也是唯一一篇跳脫歷史研究的框架,直接用「觀看」帶給我們歷史(或者說創造歷史)的課程。但因簡導演非歷史專業出身,我們對影視史學的認識又太過淺薄,雙方顯然缺乏深入討論的基礎。但簡導演給了我們無限的可能性:原來歷史可以這樣搞!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