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夭與善惡──試論東漢晚期「報應」觀念的演變
林富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讀資料:

  1. 《論語》,〈季氏〉。
  2. 《春秋繁露》,卷十四,〈郊語〉第六十五、卷十六,〈祭義〉。
  3. 楊聯陞著,段昌國譯,〈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收入中國思想硏究委員會編,《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頁349-361。
  4. 《後漢記》,卷十。
  5. 《易》,〈坤卦〉。
  6. 《禮記》,〈中庸〉、〈祭法〉。
  7. 《孟子注疏》,〈梁惠王〉、〈盡心〉。
  8.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伯夷列傳〉、〈三代世表〉。
  9. 劉文典著,馮逸、喬華點校,《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卷十,〈謬稱訓〉、卷十四,〈詮言訓〉、卷十八,〈人間訓〉。
  10. 陸賈,《新語》(珍倣宋版印,中華書局聚),〈術事〉。
  11. 《新書》,卷九,〈大正上〉、卷六,〈春秋〉。
  12. 《全漢文》,卷十五,〈賈誼〉。
  13. 森三樹三郎,〈說苑〉,收入氏著,《上古より漢代に至る性命觀の展開:人性論と運命觀の歴史》(東京都:創文社,1971),頁222-223。
  14. 《揚子法言》,卷六,〈問明〉、卷十二,〈君子〉。
  15. 《白虎通》,卷三,〈壽命〉。
  16. 《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
  17. 黃暉,《論衡校釋》,卷一,〈氣壽〉、卷二,〈幸偶〉、卷二,〈命義〉、卷二,〈無形〉、卷六,〈福虛〉、卷六,〈禍虛〉。
  18. 《中論》,卷下,〈夭壽〉第十四、卷上,〈脩本〉。
  19. 《申鑒》,〈俗嫌〉。
  20. 《太平經合校》,〈解承負訣〉、〈起土出書訣〉、〈有德人祿命訣〉、〈善仁人自貴年在壽曹訣〉、〈大功益年書出歲月戒〉、〈七十二色死尸誡〉、〈見誡不觸惡訣〉、〈經文部數所應訣〉、〈冤流災求奇方訣〉、〈致善除邪令人受道戒〉。
  21.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22. 後漢,支曜譯,《成具光明定意經》。
  23.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24.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佛說鬼問目連經》。
  25.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26.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PreviousNext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