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建康的經濟基礎,《食貨月刊》(復刊)11,11/12(1983),頁1-14。
-
六朝建康的園宅,《大陸雜誌》66,3(1983),頁39-47。
-
建康與六朝歷史的發展,《大陸雜誌》66,4(1983),頁36-47。
-
六朝建康與北魏洛陽之比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報》2,1(1983),頁177-189。
-
六朝建康城的興盛與衰落,《大陸雜誌》67,4(1983),頁23-40。
-
六朝時代的建康──市廛民居與治安,《大陸雜誌》68,4(1984),頁23-45。
-
清代鳳山縣城的營建與遷移,《高雄文獻》20/21(1985),頁5-46。
-
清代的鳳山縣城(1684-1895):一個縣城遷移的個案研究,《高雄文獻》20/21(1985),頁47-63。
-
清代臺灣的築城,《食貨月刊》(復刊)14,11/12(1985),頁484-503。
-
六朝會稽士族,《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6,2(1986),頁285-327。
-
六朝南海貿易的開展,《食貨月刊》(復刊)15,9/10(1986),頁379-394。
-
三至六世紀浙東地區經濟的發展,《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3(1987),頁485-524。
-
近四十年來中共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1988)。
-
中古坊制初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2(1989),頁293-315。
-
中古都城坊制的崩解,《大陸雜誌》82,1(1991),頁31-48。
-
五至六世紀華北鄉村的佛教信仰,《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3(1993),頁497-544。
-
北齊標異鄉義慈惠石柱──中古佛教社會救濟的個案研究,《新史學》5,4(1994),頁1-50。
-
慈悲喜捨─中古時期佛教徒的社會福利事業,《北縣文化》40(1994),頁17-20。
-
北齊標異鄉義慈惠石柱─中古佛教社會救濟的個案研究,《新史學》5,4(1994),頁1-50。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和唐代尊勝經幢的建立─經幢研究之一,《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7,1(1996),頁145-193。
-
從本願寺石刻看唐代獲鹿的地方社會,《勞貞一先生九秩慶論文集》(台北:蘭台出版社,1997)。
-
經幢的形制、性質和來源─經幢研究之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3
(1997),頁643-786。
-
“Art,
Ritual and Society:Buddhism
practice in Rual China during the Northern Dynasties? Asia
Major, Vol.VIII, part I. (1997), pp.19-46.
-
林葬─中古佛教露屍葬研究之一(一)、(二)、(三),《大陸雜誌》96,1、2、3(1998),頁22-31,25-43,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