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期 2010年05月10日
Richard Evans Schultes、Albert Hofmann、Rätsch, Christian 著;金恆鑣 譯 ,《眾神的植物:神聖、具療效和致幻力量的植物》(台北:商周 ,2010)。
【簡介 】致幻植物影響人類的「腦」有多深遠?結合民族植物學、藥物學、生化學等三位世界重量級科學家的長年研究,闡述植物神聖、癒治性、迷幻性的力量,全書500多張珍貴彩圖,介紹致幻植物達300多種,並針對79種致幻植物,做圖鑑解說與成分分析,是劃時代著作,也是至今最好的致幻植物書籍。 .......【全文】
【簡介 】Inside human body 週刊帶您進入日常生活中鮮少親眼目睹的醫療現場,並以豐富照片和生動插畫,詳細介紹現代尖端醫療科技。
每期的Inside Human Body皆可依章節整頁取下,放進所贈的藏書夾里進行分類收集,即可製成個人所專用的醫學圖解百科,方便您從尖端科技角度,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的身體百態。 .......【全文】
講題:圖像與歷史教學:從十七世紀日本的知新流銅人形談起 主講人:蔣竹山 助理教授 (東華大學歷史學系)
時間:99年5月27日(四)中午12:00-2:00
地點: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1會議室
*本次演講活動敬備午餐,請於5/25(二)前報名。 主辦單位:中研院史語所「影像與醫療的歷史」主題計畫、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後殖民衛生史」工作坊
日期:2010 年 05 月 14 日 時間:02:00 PM ~ 05:00 PM 地點:中研院人社中心第一會議室 主講人:Prof. GREGORY K. CLANCEY (新加坡大學歷史系) 與談人:劉士永 教授(中研院人社中心/台史所) 主題演講(一) The Nation as Emergency Medicine: Health and Politics in Post-Colonial Singapore 時間:2010年5月14日 14:00 地點:中研院人社中心第一會議室 主題演講(二) Seismology in Japan 時間:2010年5月16日 10:45 地點: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行政大樓7樓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衛生史研究計畫 協辦單位:STS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相關資訊請參考衛生史網址:http://www.issp.sinica.edu.tw/hygiene/ 聯絡人:盧詩婷 電話:(02)27898124 Email: hygiene@gate.sinica.edu.tw 地 址:台北市115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衛生史研究計畫
第四屆後山學堂:近代史研習營
活動主旨:培育新一代年輕學者,傳承近現代史研究的薪火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
活動地點:國立東華大學(壽豐校區)
研習對象:全國各大專院校歷史相關科系四年級大學生與碩士班研究生
講習方式: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人員與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進行專題講授,詳細課程請上本活動網站查詢http://www.dhist.ndhu.edu.tw/blog/index.php?PID=692
報名方式:
1.本活動採線上報名方式,報名網址http://www.dhist.ndhu.edu.tw/actnews/actnews.php
2.報名期限為5月3日到5月29日
3.名額限35人
4.報名費:新台幣1000元
5.錄取名單將於6月7日公布於活動網站
活動聯繫:黃筱瑩 03-8635323 ellie@email.ndhu.edu.tw
暫訂議程(議程為目前暫訂,將視實際情況調整,請隨時於活動網頁上注意更新)
7/22(三)
14:00-15:00 報到
15:00-15:40 始業式
16:00-17:30 講題一
主講:黃克武
題目:蔣介石研究概況
與談人:陳進金
17:30-18:30 晚餐
18:30-20:00 講題二
主講:許育銘 題目:從東北亞看近代中國
主講:李道緝 題目:從東南亞看近代中國
-------------------------------------------------------------------------------------------- 7/23(四)
07:30-08:30 早餐
09:00-10:30 講題三
主講:張啟雄 題目:中國民國的國際參與
主講:陳儀深 題目:戰後臺灣的地位問題
與談人:許文堂
10:40-12:10 講題四
主講:陳慈玉 題目:近代中國茶葉的全球化
主講:李達嘉 題目:近代中國的商人與政治
12:30-13:30 午休
13:30-15:30 講題五
主講:呂妙芬 講題:地域學術史的研究取徑
主講:巫仁恕 題目:明清城市史研究的轉變
主講:連玲玲 題目:性別是有用的分析工具嗎?從職業的角度談起
與談人:孫慧敏、韓承賢
16:00-17:30 講題六
主講:雷祥麟 題目:由身體史看現代史:衛生、認同與道德的交引纏繞
主講:王正華 題目:文化史研究中的藝術史
18:30-20:00 講題七
主講:謝國興 題目:從民間信仰的角度談臺灣社會史研究
主講:余敏玲 題目:中共黨史研究的概況與展望
-------------------------------------------------------------------------------
7/23(五)
09:00-17:30 歷史散步
18:30-20:00 星光夜語-惜別之夜
------------------------------------ 7/24(六)
09:00-10:30 講題八
主講:潘光哲 題目:追索晚清閱讀史的一些想法
主講:張哲嘉 題目:東亞視野下的近代知識轉型
10:30-11:30 結業式
11:30-11:50 賦歸
思想起論壇(第六想)嬰兒觀察與個案觀察研討會
日期:2010.05.29-30周六日 主辦:教學研究科、一般精神科、松德院區兒童精神科 承辦: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 合辦: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精神分析學術委員會 地點: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一樓< 阿耶美須>教室 簡介: 觀察為所有學問的基礎,也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藉由觀察來思索對象的內在世界,同時也反思觀察者自身的情緒。 99/05/29 周六 08:30-08:50 報到 08:50-09:00 致歡迎詞(楊添圍醫務長/ 蔡榮裕執行長) 09:00-10:15 林玉華 Tavistock Clinic的嬰兒觀察(主持人:邱顯智 / 許欣偉) 10:15-10:45 休息 10:45-12:00 許宗蔚 嬰兒觀察與心理治療(主持人:林玉華 / 邱顯智) 12:00-13:30 中餐 13:30-14:45 林怡青 Anna Freud和Bowlby的觀察(主持人:孫明儀 / 李儒卿) 14:45-15:15 休息 15:15-16:30 周仁宇 人類學的觀察(主持人: 劉佳昌 / 楊大和) 16:30-17:00 綜合討論 99/05/30 周日 09:00-10:15 邱顯智 Winnicott 的觀察(主持人:陳俊澤 / 楊大和) 10:15-10:45 休息 10:45-12:00 孫明儀 Fraiberg和Greenspan 的觀察(主持人:李儒卿 / 林怡青) 12:00-13:30 中餐 13:30-14:45 李儒卿 自閉症個案的觀察(主持人:許宗蔚 / 林玉華) 14:45-15:15 休息 15:15-16:30 蔡榮裕 精神病個案的觀察(精神分析取向)( 主持人: 劉佳昌 / 陳俊澤) 16:30-17:00 綜合討論與結語(主持人:邱顯智行政總監)
東亞歷史變遷研究計畫:性別、身體與多元文化 (第四場工作坊──博士生論文發表會)
時間:二○一○年五月十五日(星期六)
會議地點: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歷史學系振芝講堂(25237)
議程表
時間
發表人
講 題
評論人
09:20-10:00
報 到
10:00-10:05
主席致辭
10:05-10:30
來賓致辭: 黃進興 院士(中研院史語所)
第一場 主持人: 蘇梅芳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10:30-11:10
陳 默
(北京大學歷史所)
「逃」與「誘」:民國前期四川榮縣「刁拐誘逃」與「估奸霸佔」案件中的女性
賴惠敏 (中研院近史所)
11:10-11:50
許正弘
(清華大學歷史所)
答己與漢文化
許守泯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11:50-13:00
午 餐
第二場 主持人:劉靜貞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13:00-13:40
孫聞博
走馬樓簡「吏民簿」所見孫吳家庭結構初探
宋德熹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13:40-14:20
蔡郁蘋
(成功大學歷史所)
梅毒、妓女、山歸來──17-18世紀東亞貿易文化交流之一環
劉士永 (中研院台史所)
14:20-15:00
林佩欣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日治時期統計學家眼中的臺灣社會──以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為例
鍾淑敏 (中研院台史所)
15:00-15:30
茶敘時間
第三場 主持人:陳玉女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15:30-16:10
蘇慧雲
清代番俗中熟番的婚禮習俗──從漢人意象來論之
洪麗完 (中研院台史所)
16:10-16:50
沈佳姍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近代東亞黑齒習俗之延續與變異──以臺灣為中心
胡家瑜 (台灣大學人類所)
16:50-17:30
綜合座談 主持人:鄭永常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附註:本工作坊共分為三場次,每場設主持人一名,每個講題設發表人一名,時間二十分鐘;評論人一名,時間二十分鐘,於報告完畢後,設一綜合座談。會後並安排發表人和評論人與系上老師餐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