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 路 資 源 |
|
 |
約翰.伯格、尚.摩爾
著;張世倫 譯,《
另一種影像敘事》(台北:
三言社,2007)。
【簡介】關於影像,我們總是思索:
何謂真實?攝影是紀錄,還是另一種呈現?
影像與文字間有何關係?我們可否不用文字,全然用影像來說故事,來思考?
什麼是照片?照片意味著什麼?它們是如何生成的,又如何被使用、被詮釋?
當代美學評論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與瑞士知名攝影家,首度以理論和實務結合的方式,為讀者揭示攝影的本質。.......【全文】
|
----------------------------------------------------------------------------------------------------------------------------------------------- |

|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著;張世倫 譯 ,《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2005)。
【簡介】觀看先於言語。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接著才會說話。
不過觀看先於言語還有另一種意涵。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
男人行動,女人表現。男人注視女人。女人看自己被男人注視。
赤裸顯露自身。裸體用於展示。裸體的詛咒是永遠無法赤裸。裸體是一種衣著形式。
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強調「形式」和「論點」兩者同樣重要,試圖引發讀者質疑與探究我們是如何觀看繪畫……這無疑將改變讀者觀看圖像的方式。.......【全文】
|
|
----------------------------------------------------------------------------------------------------------------------------------------------- |

|
約翰‧伯格
著 ,《
觀看之道》(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簡介】就對藝術的刺激與影響而言,約翰‧析格的《觀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這本談論藝術與社會之關系的小冊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國BBC同名電視系列片寫成。
全書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圖文並用;其余3篇,純用影像。每篇文章討論一個主題,諸如︰藝術與政治,女性作為觀看的對象,油畫自身的矛盾以及廣告與資本主義白日夢。30多年來,本書激起的爭論歷久不衰,其觀點幾成此一領域的常識。......【全文】
|
|
|
▲top |
|
活 動 訊 息 |
|
「影像與醫療的歷史」計畫九十七年度第四次討論月會 |
|
研讀內容:
1.華特‧班雅明著(
Walter Benjamin);許綺玲 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頁1-54。
2. 華特‧班雅明著( Walter Benjamin);林志明
譯,《說故事的人》(台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頁166-201。
主持人:
祝平一 教授(中研院史語所)
時間:97年10月06日(星期一)下午二點至四點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大樓701會議室
主辦單位:「影像與醫療的歷史」計畫、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
|
醫療法律一般課程-中南部地區醫療法律師資培訓工作坊課程 |
課程時間:97年10月18日(週六)、10月25日(週六)、11月1日(週六)、11月15日(週六)9:00~17:00
課程地點:國立成功大學建國校區醫學院第二講堂
主辦單位:教育部顧問室「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計畫辦公室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協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
指導和補助單位:教育部
報名方式:請以網路報名。http://faculty.mc.ntu.edu.tw/xms/
為方便日後課程講義等資訊下載,報名前請務必在網站右上角點選註冊,登錄為會員。
9/30日截止報名登記。 |
|
成大醫院20週年院慶系列活動:院史文物展 |
(一)活動時間:97年7月至10月
(二)活動地點:成功大學博物館
(三)活動形式:展出本院歷史文物(如老舊之醫療器材)
|
|
▲top |
|
出 版 資
訊 |
|
|
|
|
▲top |
|
相 關 訊 息 |
|
|
|
|
|
▲top |
|
|
|
編輯者:「影像與醫療的歷史」計畫助理 黃文宏 |
|
發行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像與醫療的歷史」計畫 |
|
創刊日期:2005年05月16日 |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3日 |
|
E-mail:huangwh@gate.sinica.edu.tw |
|
|
|
「影像與醫療的歷史」研究計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