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墓誌書寫中歷史形象的借用與形塑(摘要)

劉靜貞 教授

     

  唐宋之間的歷史變化一直是歷史學界關注的課題,但是對此變化發生的時間、層面、性質、動因、重要性和影響應如何界定以及如何解釋,則始終各有所見。不過對於唐宋兩代間是否真的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雖未達成共識,但是整體而言,無論所強調的是根本的變革、局部的質變抑或只是一般的轉變,終無人從根本否認其間確有所變。面對此一議題,我嚐試將討論的焦點放在「人」和「變局」的對應關係上:即在社會變遷中,人們如何面對、因應新發的狀況,又為何流連、維繫舊有的秩序。希望經由觀察人們面對變局時的回應,藉以釐清歷史變化的方向、衝擊的力道。同時試著考察:究竟是因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人們不得不發展出新秩序理念,以求對之有所因應;抑或是一二人心之所向,帶動了社會整體的走向呢?更重要的是想究明,在資料文本中,這些行為活動及其內在理念的變化,是如何在人們筆下被呈現以及被表達。
至於以墓誌銘文為基本史料,則是考量到,墓誌書寫所面對的乃是生死的交替,其中述說的重點,也就格外地能展顯出社會成員對於某些人生意義與價值取向的執著與堅持。社會的價值理念與個人的生命經驗在這樣的書寫脈絡中交迭展現,正提供了我們一個可以同時對社會活動與思想文化理念進行觀察的場域。

  但由於墓誌乃是以墓主的一生及其與社會互動關係為主要脈絡,舉凡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變化情狀都可以在此有所觀察。故相對於內容含蓋面向的包羅萬端,我希望先將探索的方向置於墓誌的書寫手法,尤其是其中有關「歷史知識」的運用。試著由書寫者們如何引述古人、古事,甚至套用古典文獻中的典範性意象,探問墓誌的書寫者及其背後的製作群抱持著何種態度與理念來進行墓誌的書寫活動;他們所欲刻畫的──不只是墓主,不只是死者──是什麼樣的人生;所欲傳達以及實際傳達給讀者的,又會是什麼樣的訊息;並由此反觀他們自身所處的社會歷史情境。
 

 

 

 

 

111
電話:(02)27829555分機351 傳真:27868834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