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儒賓個人資料(2002)

pat.gif (1710 bytes)小傳

ball.gif (905 bytes)學歷:

起-迄 學位
1974-1978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1980-1983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1983-1987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ball.gif (905 bytes)曾任:韓國外國語大學講師(1985.9∼1986.6)

               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87.8∼1993.7)

ball.gif (905 bytes)現 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93.8迄今)

ball.gif (905 bytes)專業學門:中國思想與哲學

ball.gif (905 bytes)研究領域:神話理論、儒家哲學、身體理論、宋明理學

 

pat.gif (1710 bytes)著作

  ball.gif (905 bytes)專書及專書論文

  1. 楊儒賓,〈先秦道家道的觀念的發展〉,臺大文史叢刊,1987。

  2. 楊儒賓,〈中國古代天人鬼神交通的四種類型及意義〉,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7

  3. 楊儒賓,《莊周風貌》,黎明文化公司,1991,頁1-236。

  4.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中研院文哲所,1996,頁1-443。

 

ball.gif (905 bytes)學術期刊論文

  1. 儒賓,〈同情的誤解-試評李約瑟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中關水家之論點(Ⅰ)〉,
    《哲學與文化》,10:2 (1983),頁29-34。

  2. 儒賓,〈同情的誤解-試評李約瑟在備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中關於道家之論點(Ⅱ)〉
    ,《哲學與文化》,10:3(1983),頁40-45。

  3. 儒賓,〈向郭莊子注的適性說與向郭支道林對於逍遙義的爭辯〉,《史學評論》,9
    (1983),頁93-127。

  4. 儒賓,〈龍門之桐半死半生-由體裁、主題與表現方式,論庾信晚期作品所展現的精
    神世界〉,《幼獅學誌》,20:1(1988),頁39-79。

  5. 楊儒賓,〈人性、歷史契機與社會實踐-從有限的人性論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
    《臺灣社會研究》,4(1988),頁139-179。

  6. 楊儒賓,〈昇天變形與不懼水火-論莊子思想中與原始宗教相關的三個主題〉,
    《漢學研究》,7:1(1989),頁223-253。

  7. 楊儒賓,〈論孟子的踐形觀〉,《清華學報》,20:1(1990)。

  8. 楊儒賓,〈論「管子•白心、心術上下、內業」四篇的精氣說與全心論-兼論其身體觀
    與形上學的聯繫〉,《漢學研究》,9:1(1991),頁181-209。

  9. 楊儒賓,〈論公孫尼子的養氣說〉,《清華學報》,22:3(1992),頁221-252。

  10. 楊儒賓,〈卮言論-莊子論如何使用語言表達思想〉,《漢學研究》,10:2(1992)
    ,頁123-157。

  11. 楊儒賓,〈梁漱溟的「儒家將興說」之檢討〉,《清華學報》,23:1(1993),
    頁61-100。

  12. 楊儒賓,〈離體遠遊與永恆的回歸-屈原作品反應出的思想型態〉,《國立編譯館館刊》
    ,22:1(1993)。

  13. 楊儒賓,〈知言、踐形與聖人〉,《清華學報》,23:4(1993),頁401-408。

  14. 楊儒賓,〈從「生氣道天」到「與天地同流」〉,《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集刊》,4(1994),頁477-520。

  15. 楊儒賓,〈馬浮「六藝統於一心」思想析論〉,《鵝湖學誌》,12(1994),頁21-15。

  16. 楊儒賓,〈論(管子)四篇的學派歸屬通-一個孟子學的觀點〉,《鵝湖學誌》,
    13(1994),頁63-105。

  17. 楊儒賓,〈理學辯論中的「作用是性」說〉,《漢學研究》,12:2(1994),頁11-37。

  18. 楊儒賓,〈一位東林黨人的壁隱故事-定遠齋舊藏劉宗周文震孟五封書信書後〉,
    《故宮學術季刊》,12:4(1995),頁95-122。

  19. 楊儒賓,〈氣質之性的問題〉,《台大中文學報》,8(1996),頁41-103。

  20. 楊儒賓,〈新中國的新儒家改變了嗎?-當此子遇見了馬克思〉,《九州大學中國哲學論
    木》,23(1997),頁34-65。

  21. 楊儒賓,〈先秦思想的明暗象徵〉,《中國文化與世界》,6(1997),頁134-170。

  22. 楊儒賓,〈道與玄牝〉,《臺灣哲學研究》,2(1999),頁163-195。

  23. 楊儒賓,〈中庸•大學變成經典的歷程〉,《台大歷史學報》,24(1999),頁29-66。

 

ball.gif (905 bytes)會議論文

  1. 楊儒賓,〈從「以體合心」到「遊乎一氣」-論莊子真人境界的形體基礎〉,第一屆中國
    思想史研討會論文集,東海大學文學院,1989。

  2. 楊儒賓,〈支離與踐形-論先秦思想裡的兩種身體觀〉,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
    國際研討會,清華大學中語系、文學所,1991,頁415-449。

  3. 楊儒賓,〈德之行與德之氣-帛書《五行篇》《德聖篇》論道德、心性與形體的關連〉,
    《中國文哲所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中央研究院,1992,頁417-448。

  4. 楊儒賓,〈孟子與冥契主義〉,紀念乙子誕辰2545周年國際儒學研討會,北京:國際儒
    聯會,1994。

  5. 楊儒賓,〈新儒家與冥契義〉,第三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香港:中文大學,
    1994。

  6. 楊儒賓,〈論道家的原始樂園思想〉,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台北:漢學中心,
    1995。

  7.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的原型-以孟子的踐形觀及旬子的禮義身體觀為核心〉,《孟子思
    想的哲學探討》,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頁199-258。

  8. 楊儒賓,〈論《中庸》、《易傳》生生思想的冥契主義〉,《第一屆宗教文化國際學術
    會議》,佛光大學,1995。

  9. 楊儒賓,〈水與先秦諸子思想〉,《語五、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
    會論文集》,台北:台大中文系,1996,頁533-574。

  10. 楊儒賓,〈江文也論孔子的音樂觀〉,《第一屆台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台大中文系,1997,頁533-573。

  11. 楊儒賓,〈近代儒家思想史上的體用論〉,天人之際與人禽之辨-比較哲學研討會,香港
    中文大學,1997。

  12. 楊儒賓,〈生命與道-北宋理學家生生形上學之解析〉,生命倫理學國際研討會,中央大
    學哲學所,1998。

  13. 楊儒賓,〈死生與義理-劉宗周與高攀離的承諾〉,《劉山學術思想論集》,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哀究所籌備處,1998,頁523-555。

  14. 楊儒賓,〈宋儒的靜坐說〉,《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東吳大學中文,1999。

  15. 楊儒賓,〈郭店出土儒家竹簡與思孟學派〉,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武漢大學,
    1999。

  16. 楊儒賓,〈吐生與厚德-土的原型象徵〉,第二屆中國古典文學國際研討會-紀念聞一多
    先生百週年誕辰,清大中文系,1999。

  17. 楊儒賓,〈人性論的爭辯-新儒家論馬克思主義的人性論〉,第二屆台灣儒學研究國學術
    研討會,成大中文系,1999。

  18. 楊儒賓,〈人倫與天理-伊藤仁齋與朱子的求道歷程〉,《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中央
    研究院文哲所,1999。

 

ball.gif (905 bytes)參考論文

  1. 楊儒賓,〈關於大學通才教育的幾點思考〉,《思與言 》,11:4(1984)。

  2. 楊儒賓,〈試論「涅盤道大手印瑜旭法要」〉,《佛學譯粹 》,1:1(1986)。

  3. 楊儒賓,〈從歷史觀點論中團社會的特質〉,《史學評論 》,12(1986)。

  4. 楊儒賓,〈談儒門淡薄的思想背景〉,《中國文化月刊 》,117(1989)。

  5. 楊儒賓,〈性與文明〉,《聯合文學 》,7:11(1991)。

  6. 楊儒賓,〈先秦儒家的身體觀(Ⅰ)〉,《性與命 》,4(1996)。

  7. 楊儒賓,〈先秦儒家的身體觀(Ⅱ)〉,《性與命 》,5(1997)。

  8. 楊儒賓,〈無心之諍-「儒家心身位階之衡定」讀後〉,《或文哲研究通訊 》,7:3
    (1997)。

  9. 楊儒賓,〈理學家論身心思想-從『樂是心之本體』談起〉,《性與圈 》,9(1999)。

 

ball.gif (905 bytes)編輯整理

  1. 楊儒賓編著,《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巨流圖書公司,1993,頁1-589。

  2. 楊儒賓譯著,《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上)(Wing-Tsit Chan)》,巨流圖書公司,1993,
    頁29-363。

  3. 楊儒賓譯著,《東洋冥想的心理學(C.G. Jung)》,商鼎文化圖書公司,1993,頁1-266。

  4. 楊儒賓合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正中書局,1996,頁1-383。

  5. 楊儒賓合編,《地藏王手記:蔣年豐先生紀念集》,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
    ,1997。

  6. 楊儒賓譯著,《冥契主義與哲學(W.T. Stace著),正中書局,頁1-516。

 

ball.gif (905 bytes)研究相關之特殊榮譽

  1. 1991年國科會優等研究人員獎。

  2. 1992年國科會優等研究人員獎。

  3. 1995年國科會傑出研究人員獎。

  4. 1998年國科會傑出研究人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