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負之罪  全民化解

sumhorsa.gif (636 bytes)

中國時報   論壇   891229

 ☉林富士 

  最近以來,在一連串的天災人禍和經濟危機的衝擊之下,台灣人心顯得有點焦慮不安,甚至有些憤恨不平。於是乎,政治人物儼然成為全民公敵。無論是學者還是媒體工作者,是商人、工人、軍公教人員還是藝文界人士,是販夫走卒還是家庭主婦,大家都把矛頭指向政界人士,而朝野之間則又交相指責。總之,大家都覺得自己是無辜的。

  這樣的思維模式相當傳統,相當「中國」。因為,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以後,政治便成為終極的支配力量,所有的社會、經濟、宗教、教育和文化活動,都不能背反統治者的旨意,不能挑戰政治的威權,否則就是「殺無赦」。當然,權力和責任往往是相對的,根據帝制中國的傳統和「災異」思想,所有的天災地變和社會亂象,也都可以歸罪於政治,尤其是政治的樞紐人物:皇帝,而往往以宰相為「犧牲」。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完全認可這樣的觀念。例如,東漢王朝終結前的四、五十年間,是標準的「亂世」,盜賊、叛亂和戰爭紛起,外加天災和瘟疫橫行,人口大量死亡,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不安。當時人和後代的評論家大多將這些災難歸咎於外戚、宦官之間的權力鬥爭,以及惡劣的政治體質。而且,當時人也多覺得自己無辜受害。不過,就在這個時期崛起的 道教卻有不同的看法,在《太平經》中便提出「承負」的觀念,認為當時的種種災禍其實是「積累」而來,主要是歷代的先王、先人「作孽」所留下的「餘殃」。但是,這部經典也指出,現任的君王和統治階層仍然是治亂的關鍵,而百姓也有責任,因為,任何一個人的罪孽都將由所有社會成員共同承擔後果。

  我無意藉著道教的「承負」觀念替任何人脫罪、卸責,但是台灣環境品質之惡化、兩岸關係之僵局、黑金政治之風行、文化與學術品質之低落、經濟與科技發展之瓶頸,確實不是一朝一夕之故,也不是一人一黨的罪過。我在編寫國中教科書《認識台灣(社會篇)》時,在結語中曾說:

  「新台灣」要捏成什麼模樣,就掌握在你我的手中。要成為人間淨土或罪惡之淵,要蛻變成文明國度或沈淪為鄙陋之邦,我們都是真正的主宰者。任何一尊神明或任何一位英雄都無法決定台灣未來的命運。任何一位宗教先知、企業鉅子、文化導師、政治領袖也都無法單獨扛起營造「新台灣」的責任。

  這是我對「未來」公民的期許,也希望「目前」的公民能和我一起省思: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防止台灣沉淪,讓每個人都成為台灣的救贖之道。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