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簡介


林富士,《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台北:三民書局,2001。

  

  在當代台灣,我們看到許多宗教團體介入醫院的經營,看到民眾生病時求神也求醫的行為模式,也看到各種「養生」功法的風行。這些,都顯示了醫療和宗教在台灣社會中糾葛不清得境況。
         這並不是現代才有的社會現象,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習性。這種習性的養成,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元第二至第六世紀的中國社會。在當時瘟疫橫行的期間,各個宗教積極椅醫療佈教;而「道醫」的出現,更將中國醫學帶入一個新的階段,也貸給漢人社會深遠的影響。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

  

  這是一本以宗教社會學的角度研究中國古代靈媒的史學作品。作者一方面竭盡所能,將各種材料搜羅殆盡,另一方面則運用諸法,細密的分析相關記載,清晰的勾勒出漢代巫者的面貌。全書探討了漢人對於巫者的認識和態度,評估了巫者的政治社會地位、社會功能和社會影響力,描繪了巫者在「社會空間」和「地理空間」中的分佈情景,並具體說明巫者在漢社會所扮演的角色。

 

 

林富士(林翎),《紅色印象》,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0

  本書是作者散文作品首度結集,以治史者上下求索的精神,詩人深思善感的心靈,使其生活中的鴻爪皆化為情意盎然的文字;在個人的紅塵心事和現代知識分子的襟抱之間,自然流瀉的至情真性,賦予其作品別具一格的典雅韻致,值得細細品味。

 

 

 林富士,《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                                                

  這是一本有血、有肉、有骨架、有靈魂的史學作品,書中有考據,有敘述,有議論,有個人情感的發抒,有對於時代的改懷。作者將大家所熟知的有應公、萬善爺、大眾爺、臨水夫人、關聖帝君、各種王爺,以及台北縣境內幾座比較奇特的廟宇(如十八王公廟、廖添丁祠、姑娘廟)所供奉的鬼魂,全都放在「厲鬼信仰」的文化脈絡中,重新勾勒其面貌。此外,作者一方面探索這種信仰和漢人文化圈血脈相連的關係,另一方面則極力釐清其與台灣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及特有的生態、文化、政治、社會、和經濟環境之間的關聯。全書析論北台灣各種廟宇和神明的類型與緣起,論述重要節慶和祭典的場景與意義,描繪巫覡和僧道的多種面貌與功能,剖析官吏和民眾複雜的動機與心態,清楚而完整的呈現了北台灣厲鬼信仰的整體世界。

 

林富士,《小歷史——歷史的邊陲》,台北:三民書局,2000。

  在這本書裡,有社會的邊緣人物,如巫者、童乩、女人和殺手;有被視為「迷信」而神奇的厲鬼、巫術、冥婚和鬼婚;有匿名檢舉、自殺、殺人和吃人的犯罪故事;有關乎身體的夢、屎尿、廁所、頭髮、人肉和疾病;有關乎習俗和信仰的殺狗、掃墓、中元普渡和義民爺;還有落魄的書生和被士大夫所鄙視的「妖女 」。這是一本探討靈媒、信仰、身體、女性和群眾的歷史書;是歷史研究的小品,寫的是芸芸眾生的「小歷史」;這也是傳統的、主流的歷史學者足跡罕至的邊陲地帶,但都是尋常百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雖然細碎,卻是底層社會的主體和生命的核心。

 

傅飛嵐(Franciscus Verellen)、林富士主編,《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台北:允晨文化,2000

  本書共收錄十二篇論文,作者包括台灣、中國、馬來西亞、法國、荷蘭和美國等地的學者。這些論文的共同焦點在於利用中國的聖者傳記(hagiography)和地域史材料,探討中國大陸、台灣和東南亞華人社會崇拜『遺跡』和『聖者』的宗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