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情感:魏晉南北朝的母子關係
鄭雅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上課大綱

  1. 傳統禮制如何安排家內人倫秩序?如何建構母子關係?
  2. 母親的觀點:東晉于氏上表
  3. 人子的認同:為母服喪的爭議與發展
  4. 胡漢文化比較:拓跋鮮卑的父、母、子
  5. 誰的制度?什麼情感?

(二)思考問題

  1. 母職(motherhood)是「天生自然」或「文化建構」?
  2. 情感如何既是天生的又是社會建構的產物?制度如何建構情感?情感如何衝擊制度?
  3. 什麼樣的情感與人倫關係才有「資格」被納入家庭制度?誰的制度?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鄭雅如,〈中古時期的母子關係——性別與漢唐之間的家庭史研究〉,收入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9,頁135-190。
  2. 李貞德,〈評介Clarissa W. Atkinson, The Oldest Vocation: Christian Motherhood in the Middle Ages〉,《新史學》11.1 (2000):201-208。

(四)參考書目

  1. 鄭雅如,《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1;修訂後收入「古代歷史與文化研究輯刊.初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
  2. 劉增貴,〈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妾〉,《新史學》2.4(1991):1-36。
  3. 唐長孺,〈讀《顏氏家訓.後娶篇》論南北嫡庶身分的差異〉,收入《唐長孺文集.山居存稿.續編》,北京:中華書局,頁242-255。(原載《歷史研究》1994-1)
  4.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中古史——性別與漢唐之間的禮律研究〉,《中国の歷史世界—統合のシステムと多元的発展》,東京:汲古書院,2002,頁469-492。另收入鄧小南、王政、游鑑明主編,《中國婦女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頁28-48。(此為增訂簡體字版)
Previous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