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敘事與「去流亡」: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記憶重構與文化政治變遷
蕭阿勤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一)上課大綱:

  1. 戰後台灣重大政治變遷的開始──1970年代初
  2. 「回歸現實」世代的浮現──政治與文化的「去流亡」
  3. 世代認同與歷史敘事──從中國到台灣,從個人到國族
  4. 重新記憶──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
  5. 重新記憶──日據時期台灣人政治社會運動史
  6. 1970年代的文化政治變遷──從記憶到歷史,從「去流亡」到「去殖民」

(二)思考問題:

  1. 是什麼樣的社會機制,將我們的自我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現在與過去連結起來、讓我們(自願或非自願)成為更大的歷史或文化的一部份?「記憶」與「遺忘」在這種機制中,扮演什麼角色?
  2. 什麼是「記憶」與「遺忘」?是誰在記憶與遺忘?
  3. 個人的與集體的記憶(或遺忘)有何不同?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4. 記憶及遺忘,與「歷史」的關係是什麼?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第二版)(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0),頁50-61。

(四)參考書目:

  1. 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第二版)(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0)。
  2. 蕭阿勤,《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2)。

 

PreviousNext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