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社會史:以透析醫療體制發展為例
林文源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一)上課大綱:

        本單元以當代病患團體的行動為主體,由醫療社會史、社會運動,與醫療體制轉變的角度,討論如何在既有的醫療制度演變歷史、醫療科技發展史,以及醫療專業發展史之外,由醫療體制變遷的過程,理解身體的社會史。
        相較於其它單元針對知識、專業、制度,甚至是醫療文化的變遷,往往因為屬於制度性的機構與組織,擁有資源累積關於自身歷史,以及對於醫療場域變遷的詮釋權,本單元所討論的病患,往往在醫療領域被視為不具參與體制協商的能力、也不具醫療專業知識的背景,甚至,病患團體彼此之間也不一定有明確的一致目標或行動策略,然而,藉由「體制佈署」的角度的思考,我們可以釐清病患團體對於改善醫療體制與自身權益,如何造成自身存在的可能性條件。

(二)思考問題:

  1. 醫療技術史、醫療專業發展史、醫療制度史對於身體的描述、理解重點與特色為何?
  2. 本文從病患權益運動角度所描繪的身體社會史,與其它的技術史、專業史、制度史有何異同?
  3. 以台灣透析病患團體權益運動的案例為例,思考如果1988年當時並未實施補助透析治療。請模擬思考在健保實施前,對於透析、透析專業的社會輿論可能會有何差異?
  4. 2000年之後的總額制度下,對於台灣的醫療生態影響很大,妳/你是否能指認出對哪些科別的影響?更進一步,妳/你是否能指認出,對於這些科別病患的影響?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林文源,〈台灣透析醫療社會力的轉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1(2011):129-186。

(四)參考書目:

  1. 洪石獅,〈血液淨化療法的發展與圖解〉,《實用淨化血液手冊(增訂本)》(台北:台大醫院,1996)。
  2. 李素慧,〈總額預算制度下基層透析診所的經營策略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2003。
  3. 林國明,〈民主化與社會政策的公共參與︰全民健保的政策形成〉,收入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2000),頁135-176。
  4. 吳嘉苓,〈台灣病患權益運動初探〉,收入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2000)。
  5. Foucault, M.,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New York: Vintage, 1979.
  6.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 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5.
  7. Klawiter, M., “Breast Cancer in Two Regimes: the Impact of Social Movements on Illness Experience.” Sociology of Health & Illness 26.6 (2004): 845-874.
  8. Rabeharisoa, V., “From Representation to Mediation: The Shaping of Collective Mobilization on Muscular Dystrophy in Franc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2.3 (2006): 564-576.

 

PreviousNext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