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計畫的基本目的有二:一在培養台灣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士生和年輕學者前往中國大陸作田野調查的興趣與習慣,並希望透過實際的田野考察和地方視角,對文獻有深刻而新鮮的體認與解讀;二在促進兩岸文史科系的博士生和年輕學者深入而密集的知識交流與激盪。
 
一、計畫宗旨與目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策劃的「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於2011年首度舉辦,旨在培養台灣與港澳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士生和年輕學者前往中國大陸作田野調查的興趣與習慣,並希望透過實際的田野考察和地方視角,對文獻有深刻而新鮮的體認與解讀。本研習營除了提供豐富的講授課程與考察活動外,創造交流平台更屬要點,希望兩岸優秀青年學者與研究生,能共聚一堂,激烈對話,密切交流。日後成為可以相互切磋,共同成長,長久交往的學術夥伴。

  長江中游,史前時代即有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商代盤龍城遺址及戰國時之曾侯乙墓,更具體顯示了青銅時代的輝煌文明;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雲夢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簡也為上古史研究翻開新頁;先秦時期楚文化的豐富多姿,且別具一格,早為學者所驚艷。秦代以降,漢水與長江相交的荊襄地帶,已成南北交界、交通乃至交鋒的重要樞紐,是歷史演變的重要場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介面,今日武漢地區特殊的地理情勢,造就其別具意義的歷史文化,因而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文史研究者不容跳過的一個重要區塊。荊襄地區是重要的歷史樞紐,許多重要的歷史轉折由此肇端,展開新頁,荊楚文化有別於中原文化,獨具特色,其精采豐富實可頡頏主流,由此切入以探測中國文化,更可觀見主題變奏之奇趣。

  延續前六屆研習營的基本設想,我們一方面強調文獻閱讀和田野考察的結合,一方面也希望匯通文學、藝術與史學,以宏觀的視野,貫通古今,在社會史的堅實基礎上,多面向地觀照中國區域文化,深刻解讀其豐富意涵。本屆研習營主題為:「荊楚文化」,擬於2017年8月12日至8月23日假武漢舉行,田野考察範圍將延伸及於襄陽、武當山、隨州、湖北博物館、盤龍城遺址公園等地。預計招收台灣、大陸、港澳、亞太及留學海外的文史科系或相關領域之博士生,以及近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年輕學者45人。

二、計畫主持人:黃進興、王明珂、王鴻泰、李孝悌、劉安志

三、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共同主辦單位: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承辦單位: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四、活動日期:2017年8月12日(週六)至23日(週三)

五、活動地點:武漢